我院跨文化交流课程组顺利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研活动

10月5日,为进一步推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抓好教师“主力军”、课程“主战场”、课堂“主渠道”作用,促进院内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实践经验推广,我院跨文化交流课程组组织开展了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

课程组认真学习了国家教材委员会近日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文件内容,老师们表示要在实际教学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不同学科特点、学科独特优势和相关资源进行有机融合。

邓一恒老师认为,可以结合每课的内容个别文化知识点进行探讨和引申,避免生搬硬套。比如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可以引申到中美民间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悠久,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强调老师们可以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挖掘出许多思政点。

潘紫萌老师提出虽然世界是多元化存在的,但是所有国家和文化都有一个根基和出发点,各国之间应当充分尊重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求同存异。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存在和兴盛是因为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因此我们只有在了解并对自己的文化和明拥有自信之时,才能不带偏见的去理解其他文明和文化。潘老师同时指出,在学习他国语言、感受他国文化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对外来语言、文化,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全智老师认为在跨文化交流课堂中,除了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学生还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了解事。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提高对他国文化、交流方式、社交方式的理解,提高自己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梁倩老师强调在思政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中,老师们不能生搬硬套,在跨文化交流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教学断层,要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思考细节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最后老师们互相探讨了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了积攒的教学经验,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思政元素的融入将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使学生们在学习他国优秀文化和文明的过程中不失去自我,保持清醒的立场和站位。


Copyright@2021    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Allrights Reserved  |  jmwy.swuf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