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商务英语系举办了主题为“对标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推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教研活动。商务英语系系主任傅泳老师主持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傅老师首先对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和 2020年春“外指委”编撰出版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简称 《指南》) 进行比较,厘清这两个文件之间的区别与相互关联性。
《国标》为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估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原则与规定,而《指南》为《国标》的贯彻落实提供了行动路线和解决方案。这次研讨会主要从“原则与规定” 、“教学要求” 、“教学理念”、“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定位”、“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方向” 等方面学习领会《指南》的内容和精神,介绍我院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从宏观上了解把握我院商务英语系人才培养方案对《指南》的对标落实情况,从微观上明确定位教师所授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连接关联性。
老师们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对《指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彭云雁老师、何丽涓老师、王红雨老师对拓展学生的阅读提出建议,认为学生阅读的书目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谢娟老师、秦燕老师和全智老师对AI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方式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处理好技术应用与知识传授的关系,分清主次,让教学回归教学这一本质属性。车瑜老师、刘霞老师和陈东老师就对“笃定服务国家战略”发表了看法,认为商务英语教学和小语种教学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培养“一精多会”的复合型复语商务英语人才,满足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通过这次研讨会,老师们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了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老师们表示将对标《指南》,用《指南》指引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2021年4月13日,商务英语系举办了主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复语人才培养专题”教研活动。商务英语系系主任傅泳老师主持会议,雷洋老师撰写了主题发言报告,敖宇老师代雷洋老师做了主题发言。
报告首先指出,“一带一路”战略为所涉及的国家创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但是最终的合作效用和后期的发展情况还是要看合作过程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协调、商务洽谈、基本沟通等,上述的合作方式均建立在语言沟通交流无障碍的基础之上,而外语人才是推进“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重要资源。结合我院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雷洋老师从“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发展机遇、复语人才培养存在的困难、复语人才培养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梳理。
老师们首先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具体内容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语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敖宇老师基于自己这几年的援疆经验,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使用语言及风土人情进行了介绍。傅泳老师谈到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中欧班列,从成都青白江城厢镇“成都国际铁路港”开出的蓉欧班列是中欧班列的一条越来越繁忙的国际铁路线,其终点可达俄罗斯和波兰的好几个城市。接下来,老师们纷纷对复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困难献言献策。郭海燕老师、陈东老师建议可以成立小语种的社团,王郗燕老师、秦燕老师、刘霞老师、彭云雁老师、梁倩老师提出可以增加“小语种角”,利用学生喜欢的“cosplay” 等形式,活跃“小语种角”的气氛,增强吸引度。李砚颖老师、杨雨红老师建议可利用挖掘我校的国际留学生资源,形成“一对一“、”一对多”语伴,借助英语进行沟通,练习提高小语种口语表达能力。老师们一致认为,无论是英语还是小语种,外语教育一定要笃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要将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自己的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充分把握新形势给外语专业的发展提供的机遇,积极应新形势给外语专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1年5月25日下午,商务英语系在通博楼C324召开了“2021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意见征询会,由商务英语系系主任傅泳老师主持,来自商务英语系商务英语课程组、商务文化课程组、商务实务课程组、商务口笔译课程组以及小语种课程组的多位老师参加了会议。由于上课和参加学校集体活动而未能到会的老师都用微信方式提出了自己的反馈意见。
傅泳老师首先对2020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整体架构、课程设置模块、课程类别、开课单位及课程性质以及毕业论文形式做了概述,并对学校“关于制定2021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性意见”的主要精神进行了简要介绍。老师们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围绕培养方案的修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从明年开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形式将做重大调整,论文形式将从往届单一的学术论文形式改为学术论文以及包含商务计划书(Business Plan)、商务建议书(Business Proposal)、和商务报告(Business Report)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论文,学生撰写实践性论文的比例不得低于50%。傅泳老师对这几种商务实践性论文的主要写作要求与内容向与会老师做了宏观介绍,老师们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1. 哪些商务类课程可与实践性论文内容相衔接?2. 如何使老师具有合格的商务实践论文指导能力?王红雨老师首先发言,王老师从自己学习“Understanding Business”课程的经历出发,为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性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建议,全智老师也认为实践性论文的写作需要学生熟悉论文的各个环节及要求,与学术论文的写作一样,也需要学生做很多质性和量化研究。敖宇老师和梁倩老师认为跨文化交际课程可以对标实践性论文的要求,在课程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相关内容,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打好基础。敖老师通过自己的亲生经历,进一步指出跨文化交际在商务实践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会对其在实际的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成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并建议引入业界实践导师,尝试“双师制”教学模式。彭云雁老师和谢娟老师认为虽然现在的商务英语课程授课内容中所涉及的商务实务类写作与毕业实践性论文的写作不太一样,但与国际营销、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等课程一起,能从研究方法、调查手段以及运作手段上对实践性论文形成支撑。刘霞老师和秦燕老师认为鉴于商务实践性论文所涉及的不同内容不可能由单独的一门课程来完成,可以尝试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内连接,形成联动效应。老师们最后一致认为在指导学生论文之前,学院可邀请有实践论文指导经验的兄弟院校老师以及业界专家为我院教师举办相关讲座,进行培训。
雷洋老师、唐宏宇老师、郭海燕老师以及陈东老师针对大部分小语种选课学生为零基础这一具体情况,希望能增加课时,提高学生的二外水平,更好地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语人才。车瑜老师和王郗燕老师分别对所授课程的开课学期和课程内容更新提出了具体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