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风骨 廉韵草堂——2025“译路廉声”多语种翻译大赛成功举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2025年11月14日,由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廉洁文化研究中心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2025“译路廉声”多语种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以“诗圣风骨  廉韵草堂”为主题,创新将廉洁教育嵌入多语种翻译实践,通过“以赛促学、以文化人”的沉浸式教育模式,推动专业教育、廉洁文化与传统文化深度交融。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副馆长马红,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严荣,四川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朱红萱出席活动,两校师生代表及学生骨干共百余人齐聚千年诗圣故地,共同见证这场融语言竞技、廉政教育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盛会。典礼由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燕主持。

马红副馆长向师生们介绍道“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四川省、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馆校合作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一直以来致力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导高校学子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她表示,此次比赛既是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合作的一项重要创新志愿活动,也是杜甫精神与时代使命的生动契合。期待未来能与两校进一步深化合作,持续推动草堂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青年学子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实践体验。

四川旅游学院朱红萱书记首先向师生介绍了学校及学院的办学历史与特色。她指出,在“一核四维,双向赋能”育人体系引领下,本次大赛创新构建"专业+廉洁"特色模式,巧妙融合了新时代廉洁文化的时代命题、草堂圣地承载的廉洁历史智慧与外语学科的专业翻译优势,搭建起一座以语言为桥梁、以文化为载体、以廉洁为内核的复合型实践平台,同时也为外语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朱红萱书记表示,期待未来与各方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打造更多品牌活动与特色课程,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严荣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赛的举办,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一次生动实践。他对这种打破领域壁垒、凝聚多方合力的创新协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期待未来能持续深化此类跨领域协同实践,进一步激发聚合效应,为推动事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他强调,大赛不仅是对学生外语能力的专业检验,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廉洁文化教育实践课,集中体现了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本次大赛吸引了2所高校、12个专业的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共收到覆盖10余个语种的100余份高质量参赛作品。经过初审严格筛选与专家评审两轮严谨遴选,最终从众多优秀作品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及最具创意奖、国际传播奖共36名获奖者!雷洋、陈欣瑶、龙彧、叶欣、朱红萱、严荣、马红先后为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的获奖学生代表陈菲菲、周佳毅先后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业学习与翻译实践心得进行分享。陈菲菲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西班牙语译本为例,生动阐述了如何通过外语翻译传递杜甫诗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为民情怀与廉洁精神;周佳毅则分享道,通过翻译杜甫诗篇,她深切感悟到“廉”不仅是个人品格的坚守,更是为民情怀的深刻体现,并呼吁同学们将廉洁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清廉之风。

本次大赛是高校与文化场馆跨领域协作的创新实践,更是一场跨越语言藩篱的文化对话、一次浸润廉洁风骨的精神传承。参赛者们以精准而富有创意的多语种转换,让杜甫诗词中蕴含的廉洁精神跨越时空界限、突破文化隔阂,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青年学子们以敏锐视角观察文化传承脉络,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为的青春誓言,无论是语言表达中的创新巧思,还是文化传播中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内涵,为“何为青年责任”这一时代命题交上了一份充满活力的答卷!愿同学们永葆这份诗意情怀与责任担当,在文化传承与精神传递的长路上,步履坚定、行稳致远!(撰文/宋怡璇;初审/邓天旭;复审/罗燕;终审/严荣)


Copyright@2021    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Allrights Reserved  |  jmwy.swuf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