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文学的跨界交响曲——记一场精彩的跨学科学术讲座

2023年10月24日下午,在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家瑞院长主持下,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外国文学方向带头人、钱端升青年学者张磊教授以“美国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的音乐与国族想象——以薇拉·凯瑟的《云雀之歌》为例”》题目讲解美国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的音乐与国族想象的联系。

张磊教授在文学与法律、文学与音乐等方面颇有造诣,本次讲座主要以薇拉·凯瑟的《云雀之歌》为例,分析文学作品中音乐与国族想象的联系。张磊教授提到英国和美国曾被欧洲大陆认为是缺少音乐的国度,这带有欧洲强烈的偏见和傲慢。而在19至20世纪之交美国最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和音乐学家亨利·克雷比尔看来,美国人的典型特征便是具有粗野的魄力,能够摆脱过于限制性的陈规旧俗。正是这一点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族。在《云雀之歌》中,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以文学的方式对克雷比尔提出的观点做出了创造性的回应。其中的女主人公——以演唱瓦格纳知名的美国歌剧女伶西娅·克朗伯格的音乐性便与这种美国性微妙地、决定性地联系在了一起。而她整个的职业成长之旅也成为对这种美国性一次次探索、一次次质疑、一次次确认、一次次强化的过程,这正如中国的“摸着石头过河”。

在对《云雀之歌》的分析中,张磊教授做了如下阐释:西娅与月石镇的格格不入正是新旧大陆的悲剧化观念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是两种音乐的冲突:千篇一律的流行小调与“内涵式”音乐的冲突以及世代之间的冲突。音乐无法重建,子孙后代忘却“原乡”,不止西娅这样,她身边的人也是这样,她感到心痛。在她的国族想象中,移民同胞想要建立一个新的不只有商业文化的世界。西娅有不同于其他移民人的责任感,如同出埃及的摩西,西娅一次次探索,去到芝加哥,又一次次验证着美国缺少音乐性。西娅第一次听到有争议的第九交响曲,更加增强了西娅的自信的、开拓的美国精神,唤起了西娅对记忆的渴望,希望像父辈一样有自己的根和文化,这使得西娅与众不同。西娅没有根,但是也没有失去对根的渴望,她在没有根的美国建构文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精神家园。

西娅的家园感恰恰体现了她的文化自信,家园感比家园更重要。在建构自己的文化中,一定要让自己有足够的开放性,让自己对各种各样唤起自己兴趣的文化产生自然的亲缘性。音乐性与社会性相互成就。西娅对墨西哥音乐的听觉凝视,不是一种权利凝视,而是音乐与西娅相互成就。

讲座最后,张家瑞院长赞叹道:“张磊教授有外语人、文学人、也是音乐人的功底和热情,人应该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张磊教授的讲座充满诗与远方。《云雀之歌》中,西娅如何用音乐建筑国族,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张磊教授的讲座对如何从文学视角切入进行国别与区域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做出了诠释,是非常优秀的样板。”张家瑞院长还指出,如何提升家园感和涵养西财情结,是我们学院每一位教职工应该思考的问题。这场精彩的跨学科讲座,让在座的每位听众受益匪浅。(撰文/张惠;初审/肖庆华、裴佩;复审/罗燕;终审/张家瑞)



Copyright@2021 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Allrights Reserved | jmwy.swufe.edu.cn